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教师,身上应该有这3种“味道”
全文长 3000 字,阅读大约需要 4 分钟
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: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真的那么低吗?
有个跟帖回答说:
“教师科学家等职业都是些需要情怀和信仰的职业,比起经济上的利益,得到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,如果没有这些情怀,那确实是不咋幸福。”
深以为然。
看看曾引起教师群体共鸣,火爆全网的两个教师辞职的理由吧: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“才疏不可胜任,薪酬不可持家”。
外界不了解的人会疑惑,老师“双休+寒暑假”,“事少待遇好稳定”的理想工作,为什么还有人辞职?
事实是,教师,现在已经成为“穷、忙、累”外加“高风险”(无礼家长的闹事,动辄投诉老师;叛逆学生的言语、肢体顶撞)的代名词。
当物质和精神支撑都不复存在时,对一种工作,你还能坚持多久?
恐怕是且行且煎熬吧。
追求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教师,就是给自己注入理想的力量,激励自己积极地走下去。
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?
我想,ta身上应该有三种“味道”:人文味、理想味、成长味。
1
教师的教育情怀
对学生的人文关怀
教师工作的特殊性,就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成长中的孩子。
这决定了教师要比其他职业人更具人文情怀。
一个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的老师,会站在更高的视角去关注学生,思考人性。
教师的人文情怀体现在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,更体现在对特殊学生特别关注中。
从教近十年中,与两个学生之间的故事,曾让我对教育有了新思考。
其中一个孩子叫林,一个外表开朗,内心敏感的男孩。学习成绩不好,尤其是数学较差。整天嘻嘻哈哈的,但每次考试成绩出来,总见他看着试卷呆呆地走神,掩饰不住的失落。
怕他受挫次数多了,会失去学习的信心,就抽空听了一节数学课,利用午休时间给他补习了一次数学。
他因此受到鼓舞,开始发奋图强,自己主动找班级同学做小老师,帮助自己提高数学成绩。
后来的考试,他的成绩果然逐步提高了。
另一个孩子叫洋,也是成绩不好的学生。性格比较内向,课堂很少回答问题,自信程度较低的那种孩子。但他有个特长,魔方玩得特别厉害。
我当时想帮助他提高自信心,就向学校申请了开设魔方校本课程,他做主讲老师,我做他的助教。我们一起合作开设了这门课。他因此找到了自己的价值,慢慢变得自信起来。
遗憾的是,因为我个人原因,不得不中途离开这个班,离开了这两个孩子。
他们在我离开时给我写的书信,让我泪目:“老师,您走了,再也没有能看到我们的人了。我们像没了娘的孩子一样,倍感孤单。”
这两个孩子带给我很大的触动。我只是作为一个老师,因为他们的暂时落后,多给予了他们一点关注,却唤起了他们向上的热情和对老师的依恋之情。
这两个孩子的转变,让我认识到:老师的工作首先是育人,其次才是教书。对学生心理的关注是第一位的,要看到学生的存在。
教育最大的价值是唤起孩子内心的主动和热情。
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,容易被忽略或者被贴标签,他们是极度缺乏自信心的。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渴望关注,渴望关怀。
这时,也许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,一句温馨的聊天,一次小小的帮助,都可能成为点燃孩子内心热情的火种。
教师的人文关怀要更多地给予这些特殊的孩子。
对学生的人文关怀、悲悯心,应是一个教师职业生命的底色。
它让我们的教育事业有温情、有故事、有回忆。
2
教师的教育情怀
对理想的执着坚守
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里,有理想主义的人是很难得的。因为,太多的人在现实面前,选择了随波逐流。
没有了理想的支撑,工作很快就会变成ctrl+c和ctrl+v式的日复一日,单调、机械的重复工作会加速职业倦怠感的到来,把我们的热情淹没在琐碎的日常里。
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教师,应该是有点理想主义的,哪怕现实压力逼人,也愿意坚守初心。
前几年,在另一所学校与一个同事搭伴,他是班主任,我带他班的课。
他是个对教育充满热情的人,对学生很用心,真情付出,也很受家长和学生喜欢。
他带班的一大特点,就是关注全体学生,尤其关注学习差生,思想等异常的学生。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下,是他的教育信念。
但当时学校要求各班重点关注学习成绩好的优生,班级评比,主要看优等生指标是否达成。
在一年的考试评比中,他班每次评比名次都在后面,领导因此中途更换该班的班主任。
在得知自己被迫停止带班时,他很失望。
第二天,他辞职了。
当时不理解他的做法,不就是不做班主任了嘛,只做任课老师反而轻松了,没必要非得离开吧。
直到后来自己也经历过一些类似的事情,才懂他。
他是在坚守自己认为对的事情,在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。
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,能坚守初心的人还有多少呢?
教师应该是最具理想主义的群体,因为我们是学生言传身教的榜样。
坚守理想的教师,才会培养出理想坚定的学生。
教师应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,守望自己的初心。
人的一生,总归是应该坚持点什么的,让精神世界不那么苍白,不然生活就只剩下鸡毛蒜皮的琐碎了。
3
教师的教育情怀
对自我的成长追求
有句话说:当一个人成长停止之时,就是他衰老之时。
一个不断追求自我成长的人,心理上永远是充满朝气的。
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教师,一定是心理成长型教师。
教师的心理成长不仅仅表现在对专业知识、上课技巧的的精进上,更表现在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上。
没有对教育问题不懈探索的心理,或许我们终其一生,就只是一个教书匠,而不是一个教育者。
追求自我成长,会让老师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,内心多一份平静,面对困难,会有不一样的心境。
从成长的视角去看工作,就会把困难看作为成长所交的学费,会把问题看作是学习和研究的机会。这样就少了很多无谓的抱怨和烦恼。
如何做一个成长型教师?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做:
1. 以研究者的身份走进教室
一个研究者总有敏锐的问题意识,善于发现问题,思考问题,提出解决方案。
当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走进教室时,面对班级出现的问题,会有不一样的心情。
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曾说过:如果你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,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,那么,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科学研究的这条幸福之路上来。
这是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最好概括。
带着研究者的眼光去上课,课堂上出现的一切问题,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,为我们的教育科研提供素材,推动我们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。
由此可见,教育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。
2. 坚持阅读并用文字记录成长
阅读,是我们课堂教学和教育思想灵动的源泉。
有句话说得好:教育最可怕的是,一群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地教书。
教师的成长中离不开专业的阅读。我们不仅要读本学科的专业书籍,更要饱读教育学的书,不断探求和思考教育科学的规律。
教师读过的每一本书,都会化为教学和教育学生的养料,滋养我们的课堂和学生。
教育写作,是对自己教育思想的梳理和总结,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劲力量。
不动起笔来,我们教育教学的经验、灵感总是片段化的,不成体系的,甚至有的做法不记录下来,很快就淡忘了。写出来的过程,就是记录整理、系统化的过程。
写好一篇教育文章,需要思想和语言的储备,需要不断地阅读积累和实践反思。从这方面说,教育写作会促进阅读和教学实践。
所以,一旦动起笔来,读、写与反思的良性循环就开始了。
追求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吧,坚持点理想主义,怀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,在追求自我成长的道路上,且行且思。
姚二丹,郑州市第58中学历史教师。做了妈妈后,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。坚信最有价值的教育,是心灵自由的教育,是唤起孩子生命热情的教育。教育感悟记录于个人公众号“教吧育吧成长”。
校长派投稿邮箱:xzpxzzk@163.com
往期精彩
◀新时代教育书摘丨罗清红:教育的核心任务不是培养一帮只会做标准答案的人
◀新时代教育书摘丨孔凡海:校长最该有的样子
◀新时代教育书摘丨惩戒是必须的教育手段,青年教师怎么把握惩戒的“度”?
◀新时代教育书摘丨王正:乡村学校的校园文化怎么做?
作者丨姚二丹
编辑丨校长派
我们在一起,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!